第 36 章(第1/1 页)
就算有朱元璋的吩咐, 玻璃的研制还是陷入瓶颈。
瓷釉一般选用高岭土、沙子等作为原浆,炉窑的温度要求低,薄薄覆盖一层, 也尽够了, 但是对于玻璃来说,还不够, 玻璃的炉窑温度要求高, 才能产出状态稳定的玻璃。
他到底没忍住上前指点江山,笑着道:“各种材料都试试,我们有无烟煤,温度也可以提高一点,多试验几种法子,总会成的。”
琉璃的成本极高, 但是玻璃会好很多。
果然——
有了他的提示, 不过半个月, 就有完美的玻璃呈上来。
朱元璋稀罕地围着转圈, 笑着道:“这东西比瓷器还简单便宜, 到时候推广开来, 不知要造福多少百姓。”
他想想就觉得极为高兴。
朱标拿着玻璃在看,片刻后,透着光,仔细看。
满脸若有所思。
“爹, 儿子有一个小想法。”他把玻璃对着太阳照, 给他看地上的光影:“你看这里的光是散的,这里的光是一个点, 儿子摸着这里, 觉得它好像有些凸起, 您来瞧瞧。”
有些事儿,你没提出来,可能就忽略过去,但你要是一提,那便会被注意到了。
朱元璋接过他手中的玻璃,也跟着摩挲着查探,“好像真的是?”
朱标就笑,当然是了。
“要做这个凸出来的圆片,也要做凹进去的原片,做上五十个不重复的,我要拿来玩。”朱标叮嘱。
他要把显微镜和望远镜给苏出来。
一个研究科学,一个研究敌人。
朱元璋拍拍他的肩膀,满脸欲言又止:“罢了,你想玩就玩。”
他能说句玩,也挺不容易的。
不过武英殿中,到底装上了玻璃,洁净明亮的玻璃看着很漂亮,朱标很喜欢。
他坐在装上玻璃窗后变得亮堂堂的屋子里,吃着新鲜出炉的烤红薯,不免陷入沉思。
然后,他打开科技树面板,看着一片片已经自动点亮的叶子,尝试着挑了最小的那片来点亮。
不就是吐口血吗?大家都这么卷,他也小小地努力一下好了。
于是——
文武百官:啊啊啊啊啊啊,好不容易给太子增加的寿数怎么突然少了一截!【崩溃扭曲.gif】
他们一看太子标的寿数条又短一截,便慌忙疯狂接任务,务必再把太子的寿数条给涨上去。
然而——
三天后,寿数条又短了一截。
李善长崩溃了,老头怀里抱着水稻秧苗,睁着熬得红彤彤的眼睛,惨兮兮道:“殿下,您近些日子在忙什么?”
朱标:?
他兴致勃勃地拉李善长看他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你看,这是一片植物的叶子,孤给你调整好,你用一只眼睛看。”
李善长:?
他将怀里抱着的花盆放在地上,这才狐疑地看了一眼太子,又闭着一只眼睛去看那个小小圆圆的口。
“嚯!”
他吓了一跳。
“这是叶子?”他觉得不太像。
朱标笑眯眯道:“想不到吧,这就是叶子。”
李善长忍不住看了又看,期待地看向他:“那望远镜呢?”
朱标调整好以后,也递给他。
李善长猛然间看到放大的金龙雕刻,顿时身子一晃。
拿开望远镜,再拿近。
他沉默了。
“不是……这……”老头的三观都要裂了。
“为甚?”他问。
朱标当然知道为什么,但在明朝,应该是不知道的,于是他两手一摊:“不知道。”
李善长也不问了,他又抱起花盆,神神秘秘道:“这可是亩产千斤的水稻,换你一个显微镜,一个望远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