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带着超市穿大秦峨眉山猴子24 > 第 83 章 伐魏02

第 83 章 伐魏02(第4/12 页)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我在大理寺当缝尸人那些年穿越鸣鸿觉醒我火爆宇宙80年代来点不一样的我在修仙大学上早八凡人修仙:当掌天瓶遇到药天瓶涅槃仙帝本草仙修LOL:什么叫做概念神选手啊!你别太嘴硬御赐第一女仵作他,又出现了[穿书]娇娘二嫁谬果[破镜重圆]含黛大明一家人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娇华(双重生)心动难眠念念勿忘奉御女官(清穿)

脏疯狂跳动的声音。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这么温柔的人啊!

她有预感,吕雉,你完了,你要跟在这位将军阿姊身边一辈子了。

但事实上姜珂也没有吕雉想象的那么大方,她随身携带的这些宝石……其实都是各种颜色的啤酒瓶,玻璃瓶切割出来的。

甚至某些瓶底宽厚的玻璃瓶还能切出来几条镯子。

不过即使是玻璃瓶,她都不想送给吕公,离开这里时,姜珂改了吕雉的户籍,又吩咐驻守在此地的士兵“关照”一下吕家,但也不用太关照,好歹留下一两件。

“关照”这个度,可不好把握,

姜珂这次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上司一张嘴,下属跑断腿了,驻守在此地的二五百主是个糙汉子,没怎么读过书,能升到这个官衔全靠打仗勇猛,所以不太会揣摩上司的心意。

他抓耳挠腮想了半天,脑袋都快想破了,还是没想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关照吕家,但也不敢明着问姜珂“将军,您能解释得再详细一些吗,我没听懂?”

除非他这个二五百主不想干了。

最终他干脆也不纠结了,直接带上几个下属伪装成劫匪进到吕家院子里把这些财宝给抢了,带着财宝都快跑到院门口时,突然又想到了姜珂那句好歹留下一两件,于是手动在箱子里掏出来两件宝贝扔到苗圃中。

他心想,我还怪善良的,姜裨将让我留下一两件,我给他留多的,足足留了两件呢。

魏国游侠盛行,民风宽松,不像秦国那样律法严格,所以吕公丝毫没有意识到在亲吏的治理下大半夜有人闯进自己家门抢东西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

于是吕公就去报官了。

还挺巧,接待吕公的秦吏就是这位二五百主,他是蒙着面抢劫的,因此吕公的相面之术也发挥不了作用,认不出这人就是抢劫自己的罪魁祸首。

除非他的相面能力能升级到成扫描虹膜这个程度。

但是在自己治理的县城中发生抢劫悬案,好像对年终考核有些不妙,这可如何是好啊!

二五百主想了半天,最终决定不再纠结,反正他上司姜裨将厉害,应该能把这件事给自己平了吧。

应该……能吧?

……

单父县这座县城规模中等,也不是地理要塞,不太重要,所以攻下单父县后,姜珂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很短,留下一队士兵处理这里的后续,便带军继续出征。

和单父不同,陈留是魏国重要腹地,地理优势明显,且存有大量粮草,陈留郡内有一座凤凰台,相传古时曾有凤凰下落,栖息此台之上,故陈留又名凤凰城。

陈留郡内,有一处地方因为百年前黄河变道,留下一黄水大洼,故名内黄,为了区分内黄,潢水之外的那座县城被称为——外黄。

秦末时期,这座不起眼的小县中诞生过许多的历史名人。

韩非的小纸条上写着外黄县的县令张耳是一位很有名气之人,如果姜珂想要从魏国招揽些人才,那么张耳和他的好友陈馀都将是不错的人选。

韩非嘴上说懒得和姜珂讲话,实际上却又冷着脸替她写招揽别人的攻略,韩非,你又怎么不算是口是心非呢。

这些天吕雉一直跟在姜珂身边,原本在她心里,行军打仗是一件很需要谋划的事情,要根据不同舆图,精通各种山脉,河流走向,苦心积虑,认真谋划许久才会定下最终出兵方案。

“你想多了,那是李牧,王翦那种名将级别打的高端局,陈留这种低端局还不至于。”

吕雉问她:“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姜珂将她带出幕府,走到一处,指着仓库里那些被士兵们严加看守的huo药,说道:“王翦将军走战力穿插路线,咱们就走火力充足路线。”

“走到哪里炸到哪里。”

“不服就打到敌人服为止。”

单父县城破时,吕雉作为闺阁小姐躲在家里,如果不是姜珂特地将他们全家叫到面前,恐怕她现在还在家里织布呢,所以根本没见识过huo药的强大威力。

她不懂“火力充足”这四个字到底什么意思。

是表示秦军人数很多吗?还是补给充足的意思?

不过她很快就懂了,当火枪在外黄县的城墙上炸起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火花时,吕雉眼睛都看呆了。

不是,你们秦国现在都这么科技发达了吗?

和秦国相比,魏国的军队实力好似商周时期,像个易碎的陶器。

这样看来,魏国能在秦国的剧烈攻击下存活这么长时间,似乎……魏国也挺厉害的。

外黄城破后,外黄令张耳和他那一众门客们被当做俘虏,捆绑得严严实实,送到姜珂面前。

说实话,姜珂感觉韩非的眼光没有自己好,面前这些人,有一位模样俊俏的中年男人,一个身量很高,神色颓废的少年,一个满脸胡须的汉子,一对看起来性格挺落拓不羁的兄弟。

啧……

姜珂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二十岁的海贼鹰眼真的很难追她坏不起来(快穿)她和他装腔作势(女尊)年代文里做极品澳寻芳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