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礼教(第5/5 页)
见:“陛下要见大公子,请大公子随奴入内!”扶苏低着头走了进去,一进去便跪下,犹豫了半晌也没敢抬头,只忍着心中翻涌的酸涩之意道:“儿叫父皇失望了。“起来,莫要做此小儿情态。”嬴政摆出严父的模样板着脸,“一旁坐着,你也好好听一听,后人是如何看你。“....”扶苏抬-起头来,往左侧望去,看见了衣衫凌乱、形容狼狈的李斯,而李斯也已乖觉地拢了拢满地的竹简,手脚并用地将竹简推到了外头,讪笑着将嬴政下首的位置让给了扶苏。
扶苏不知道现在该如何称呼李斯,默默坐下,而到这个据说以后会害死他的人,
他竟然也生不出什么怒意。
如今的他,心头都是茫然。
[我们应该都知道,焚书坑儒其实是不同的两件事。
焚书一事历史学者大多都认定有此事,毕竟当时诸子百家争鸣,特别喜欢辩论、批评政治。打个比方,就像咱们现在有些被某些势力渗透的家伙成天在网上唱衰种-花家,无脑批评国家的方方面面,造谣蛊感不明真相的小老百姓一般,那时候六国遗留下的那些人也有这种风气,你就可以理解奏始皇作为执政之君王,为何会那么愤怒。
他要推行郡县制、要做书同文、车同轨等文化改-革,还要修长城抗匈奴,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号称儒士的家伙还要跟他唱反调、泼冷水,非要摁着秦始皇的脑袋要求他效仿周礼的古制来当这个皇帝,如若不肯效仿就骂他暴秦无礼、西蛮无德,你说他烦不烦?而焚书,具体焚了什么书呢?其中有一本《尚书》,大家
应该也都知道《尚书》是儒家最核心的经典,历代儒家子弟都要研
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记载了那些三皇五帝、上古圣人的事迹,也就是那些儒士用来借古讽今、讥讽秦始皇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烦不胜烦的秦始皇直接将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的治世思想给烧了,看你们日后拿什么来骂我!
第二个就是我们熟悉的《诗经》,我们都知道,《诗经》是收录六国诗歌的一部著作,其中有不少都是赞颂、歌颂六国历代君王的,别人天天在嬴政耳边唱六国的先王多贤德,你觉得秦始皇能喜欢《诗经》吗?除此之外,秦始皇还焚毁了除了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焚毁博士官所所藏的除了医药、占卜、农书等实用书籍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不仅如此,如果有人敢私藏禁书,将会直接“黥为城旦”,登上一辈子修长城的特快列车。还有,秦始皇还关闭了私人的学校,“禁私学”,直接把那些人能聚在一起骂他的地方给关了,最后他还把欺骗他的术士们经常要使用的《周易》、《老子》给烧了个干净。所以我们能看得出来,“焚书”其实是秦始皇为了思想统一的一项强硬措施,虽然手段过于强硬,但秦始皇并非意气用事,站在秦始皇意图巩固统治的角度,其实算一件正常的事。]这话说到嬴政心坎里了,嬴政点头道:“后人知我心意。
用不着说将来,他现在就够烦那些天天叽叽喳喳讽刺朝纲的儒士了!
等等。
他是不是听到了....士竟敢欺骗他!!
[所以焚书坑儒的重点从来不在坑儒上面,而是“焚书”。
虽为了统一思想,但焚书也导致大秦将“士人”阶层得罪了干净,成为了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我们现在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在秦朝“士人”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这个阶级已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当时“士人”与“公卿”是相互制衡的,也是诸侯国中最主要的两股力量。而“六国士人”也是秦国官僚体系里极为重要的存在。比如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等秦相,通通都是原本六国出身的“外国客卿”,像李斯他们这样到各国做官的“士人”不胜凡举,这也是一些没能入秦为官的士人竭力反对郡县制,不停鼓吹分封制的原因可别将当时的各家学子想得那么单纯,咱们细想想,他们是真心敬畏周
才要求恢复分封制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