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1/2 页)
办学馆首要之事,毫无疑问除却资金,便是师资问题。
四方馆本是秦国延揽各地人才之所,因蔡泽在六国的周游宣传,长安君有了不小的名气,此地人大多对其有所耳闻。
因而除了法家各士,听说国君亲弟海纳百川,不独尊敬刑名之学,对诸子百家皆有推崇。
想战国四公子皆能礼贤下士,门下食客各展其长,于是这些人抱着良禽择木而栖的心思,在四方馆大展辩才,等待慧眼识珠。
成乔抱着为学馆拣择良师之意,夸夸其谈者不能用,过分木讷寡言者也无益处,就算腹中才学再多,学生也难以挖掘出知识来。
一听长安君欲开办学馆,这群人以为她意图再造一个秦国的稷下学宫招揽天下饱学之士,不料闻得其中男女交杂,不少保守人士纷纷摇首:“望长安君另寻高明,我等无能为力。”
笑话,男女混居学习授受相亲成何体统?
“并非诸位所想那般,男女将各自分坐一边,中间以屏风分开,除却可争相回答先生提问,其余均与当今学馆无甚不同。”成乔早有所料,耐心安抚道。
这才制止了众士人们有伤风化的质疑。
“长安君请留步。”不到半日便有十余名各家各派的士人表示同意,成乔正欲满意离去,却被一文士自身后唤住。
她诧异回首,见来人身形高大,相貌不凡,举止温文儒雅,遂行礼道:“足下尊姓大名?”
文士微微一笑:“不敢当,李某乃上蔡楚人,李斯,现于吕相国门下忝任长史。”
成乔脸色微动,俯身又行一礼:“原来是李先生。不知李先生唤成蟜有何意?”
以她对李斯的了解,猜测他恐要反驳建立学馆。
果然,李斯锁住她双眸:“方才长安君一语,李某窃以为不敢苟同。”
“何语?”
“长安君所言天下大一统与李某所思甚合,不过李某之大一统,非长安君之大一统,故此不赞成长安君开创私学之举。”
身旁已有人走近,似欲观看这位荀卿弟子与长安君的论辩。
李斯认出他来,正是时任上卿的王绾,曲身拱手道:“王先生也有所指教乎?”
王绾笑道:“岂敢,不过是欲闻李长史之高论。”
“高论不敢,不过确有一些浅见。”李斯目光在二人面容上徘徊,“李某之一统,乃绝对之有序。即民众按照统一标准行事,言行需集体借由国家法律纳入同一既定模式,特立独行者则曰不许,如此,方成就一高度规范化之社稷。”
“成蟜明白了。”
“请长安君畅所欲言。”
与此同时,周围不少士子亦凑上前来,交头接耳欲聆听她的观点。
成乔笑道:“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李先生所追求者岂非此乎?”
“正是。”
“那不知李先生更推崇法治亦或术治?”
李斯面色一凝:“李某以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成蟜观之,李先生重术治甚过法治。”
术治即为韩非八术之治,其论述臣下骗取君主信任有八术,君主通晓八术,就可以堵塞源头,避免受到欺骗,所谓八术,正是君主为了保全自己,防范敌对力量加害于自己的手段。由于这些手段多是以心理推理为根据,具有很大隐晦性,不少士子皆讳谈此道。
因而此言一出,旁观者不由得面面相觑。
李斯面色岿然不变,甚或漾开笑意:“请公子试为李某言之。”
“将王权一统视为绝对价值,坚决抑制学术、商业形成社会性权力,以免有损君主威权,这恐怕便是李先生反对私学之由。”
“正是。”李斯并不遮掩,将内心主张和盘托出,“长安君恕李某不敬之罪,私学将构造社会性权力,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所谓相与、党与即以思想观念为依托而联合各种力量,其活动必然削弱主势,威胁政治一统,长安君乃当今秦王之弟,岂能不为秦王考虑?”
余者闻言,又是一阵叹服。
有一白衣士子与同伴悄声耳语:“李长史将这顶大逆不道帽子扣于长安君头顶,不知他如何应对?”
同伴摇摇头,作势噤声:“嘘,素闻长安君能言善辩,且看他怎么应答。”
李斯言罢,一双沉黑瞳眸注视成乔神色,成乔亦坦然接过:“成蟜恰是为了秦王考虑,方自作主张办此学馆。”
“何出此言?”
“敢问李先生,是否赞同民富即是国富?”
李斯颔首。
“民如何富?”
“则以耕战。”
“那为何李先生不愿耕战,而以这游说干谒之术谋取功名?”
“此问可同样抛之以在场诸君。”李斯迅速做出反应。
成乔向周边观众环视:“为何?”
自是因耕战所获财富功名有限,若以毕生所学得君王权贵赏识,此后一步登天,